JONSBO 喬思伯 JONSPLUS 喬家一物 Z20 橙/黑拚色版機殼開箱

JONSBO喬思伯JONSPLUS喬家一物Z20特色:
●體積20.3公升緊湊設計,正面及頂部採一體式彎折2mm厚度鋼板外框,配置可拆式提把,左側配置強化玻璃側板
●支援Micro-ATX/Mini-ITX主機板,採空冷散熱時可裝15公分ATX電源,採水冷散熱時可裝14公分ATX電源,顯示卡最大長度363mm(電源及顯示卡實際可安裝長度依硬體配置決定)
●頂部/底部/後方提供最多5個120mm風扇安裝空間,採空冷散熱時可裝高度164mm(Intel)/163mm(AMD)塔式散熱器,採水冷散熱時可在頂部安裝24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散熱排厚度30mm)
●前方及頂部通風口具備內磁吸式過濾網,底部及後方通風口具備外磁吸式過濾網,右側配置高密度網孔板
●前置I/O面板提供1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
●最多可裝3個2.5吋裝置或是2個2.5吋裝置加1個3.5吋裝置(實際可安裝數量依硬體配置決定)

JONSBO喬思伯JONSPLUS喬家一物Z20規格:
本體尺寸:370×186×295mm(不含提把/腳座等凸出物)、382×198×335mm(含提把/腳座等凸出物)
體積:20.3公升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Micro-ATX/Mini-ITX
前置I/O面板:1個USB3.2 Type-A、1個USB3.2 Type-C、4極耳機/麥克風3.5mm插孔
3.5吋安裝空間:1個(實際可安裝數量依硬體配置決定)
2.5吋安裝空間:3個(實際可安裝數量依硬體配置決定)
標準擴充槽:4個
後方風扇安裝空間:1個92mm/120mm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2個120mm/140mm
底部風扇安裝空間:2個120mm/140mm(實際可安裝數量依硬體配置決定)
過濾網:底部外磁吸式過濾網,後方外磁吸式過濾網,頂部內磁吸式過濾網,正面內磁吸式過濾網,右側高密度網孔板
可安裝CPU散熱器高度:164mm(Intel)/163mm(AMD)
可安裝顯示卡長度:363mm(實際可安裝長度依硬體配置決定)
可安裝ATX電源供應器長度:180mm(建議長度140mm,實際可安裝長度依硬體配置決定)
可安裝SFX/SFX-L電源供應器:是
頂部可安裝水冷排尺寸:240mm(水冷排厚度30mm)

▼此面外箱有JONSPLUS商標、Z20字樣及部分正面外觀
▼此面外箱有JONSPLUS商標、Z20字樣及頂部外觀
▼此面外箱有Z20字樣、JONSBO/JONSPLUS商標、注意事項、運輸標誌(避免潮濕/小心輕放/朝上放置)
▼此面外箱有顏色標示、條碼、JONSBO/JONSPLUS商標、廠商資訊、產地(中國)、代理商資訊、產品資訊、運輸標誌(避免潮濕/小心輕放/朝上放置)
▼外箱頂部有JONSPLUS DESIGN及Z SERIES
▼配件紙盒上蓋有JONSBO/JONSPLUS商標、Z20 ACCESSORY KIT字樣、硬體安裝建議流程(安裝細節請參考說明書)
▼配件紙盒上蓋內面印上配件編號、外觀圖、名稱
▼配件放置在盒內黑色泡棉預先挖好的位置,螺絲等較小的配件放在左下透明盒中
▼紙盒內還有安裝說明書及後方外磁吸式過濾網
▼透明盒內有主機板/電源/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組合套件/3.5吋裝置安裝支架/SFX電源轉接支架螺絲(A袋)、2.5吋裝置螺絲(B袋)、墊圈專用2.5吋螺絲(C袋)、墊圈專用3.5吋螺絲(D袋)、底部墊圈/十字皿頭螺絲/內六角皿頭螺絲(E/F/G袋)、束帶/主機板銅柱/銅柱套筒工具/備用手轉螺絲(H/I/J/K/L袋)
▼機殼用黑色不織布套包住
▼前方方格狀通風網孔搭配橘色內磁吸式過濾網,右下有I/O埠、按鈕與指示燈,由上至下分別是橘色電源按鈕/電源指示燈(按鈕中間小孔)、USB3.2 Type-A、4極耳機麥克風3.5mm插座、USB3.2 Type-C。未配置重置按鈕及硬碟指示燈
▼後方左上有交流輸入C14插座,右上方格狀通風網孔可裝1個92mm/120mm風扇,下方4個標準擴充槽配置橘色網狀通風擋板,擴充槽頂部橘色通風護蓋使用手轉螺絲固定
▼頂部方格狀通風網孔搭配橘色內磁吸式過濾網
▼提把組合套件,包含提把、2個掛勾、2個內六角皿頭螺絲、內六角扳手
▼提把透過2個掛勾連接固定,機殼頂部沒有螺絲孔,不影響外觀,且提把拆裝不受內部已安裝硬體影響,可隨時切換。安裝時,將2個掛勾依照下圖位置(左右各留7個孔,上下各留4個孔)掛上頂部方格狀通風網孔
▼將提把放上2個掛勾,使用內六角扳手鎖上2個內六角皿頭螺絲,提把便安裝完成
▼底部橘色圓形腳座有防滑墊,方格狀通風網孔搭配橘色外磁吸式過濾網,過濾網於底部3.5吋/2.5吋滑動固定孔處有開孔,裝回時要注意方向
▼右側通風網孔板使用4個手轉螺絲固定
▼拆卸手轉螺絲後,將右側板往後方(紅色箭頭方向)推,便可取下
▼右側上方2個皿頭螺絲(紅框)固定頂部抽取式支架,右側前方及頂部具備深度22mm的整線空間,右側前方有3條魔鬼氈束帶,用來限制線路不要超過整線空間開口
▼連接電源供應器交流輸入C14插座的L型C13插頭,額定電流為10A
▼機殼連接線組,1為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一體式接頭,2為4極耳機麥克風插座接頭,3為USB3.2 Type-A主機板接頭,4為USB3.2 Type-C主機板接頭
▼左側強化玻璃板的4個角落使用手轉螺絲固定
▼左側強化玻璃板4個角落開孔處有墊圈
▼右側通風網孔板4個手轉螺絲底部無墊片(左),左側強化玻璃板4個手轉螺絲底部有墊片(右),安裝時注意不要搞混
▼左側前方蓋板使用2個皿頭螺絲固定在機殼框架(紅框),電源直裝固定架側邊也有2個皿頭螺絲(紫框)
▼擴充槽頂部護蓋及機殼框架均採可拆卸式設計,拆卸後可輕鬆拆裝長度超過345mm的顯示卡,拆卸紅色框手轉螺絲可取下護蓋(上圖),拆卸紫色框皿頭螺絲可取下框架(下圖)
▼頂部風扇/水冷排安裝使用抽取式支架,降低安裝難度,拆卸右側上方皿頭螺絲(1)、後方右上手轉螺絲(2)、左側右上皿頭螺絲(3)即可依紅色箭頭方向抽出支架
▼頂部風扇/水冷排抽取式支架可裝2個120mm/140mm風扇,水冷排可裝240mm(水冷排厚度30mm)
▼取下頂部風扇/水冷排抽取式支架後,可取下頂部內磁吸式過濾網
▼電源直裝固定架使用2個螺絲固定,拆卸螺絲後可在長條形固定孔內移動位置,配置P1(紅框)、P2(綠框)、P3(藍框)、P4(紫框)四段安裝高度固定孔
▼拆卸電源直裝固定架2個固定螺絲後,將固定架移到長條形固定孔開口較大位置(紅框),便可取下固定架
▼取下電源直裝固定架後,可取下前方內磁吸式過濾網
▼電源直裝固定架,上面配置2種安裝方向固定孔
▼ATX電源安裝在電源直裝固定架上示意圖
▼ATX電源直裝模式示意圖,由左至右分別是P1/P2/P3/P4四段安裝高度
▼3種頂部散熱配置下,不同ATX電源長度在直裝P1/P2位置下於主機板第一槽或第二槽位置可安裝顯示卡長度如下表所示,SFX電源以側裝或是直裝P1/P2/P3位置下不影響可安裝顯示卡長度
▼搭配SFX電源轉接支架,可將SFX/SFX-L電源安裝在電源直裝固定架上
▼SFX/SFX-L電源透過SFX電源轉接支架安裝在電源直裝固定架上示意圖
▼SFX/SFX-L電源直裝模式示意圖
▼不使用電源直裝固定架時,可將SFX/SFX-L電源採側裝方式固定,這時對水冷及顯示卡安裝干涉程度最小
▼底部靠近主機板安裝底板處有3條魔鬼氈束帶,紅色框為3.5吋裝置用底部墊圈滑動固定孔,紫色框為3.5吋裝置安裝支架固定孔,水藍色框為2.5吋裝置用底部墊圈滑動固定孔
▼底部不安裝3.5吋/2.5吋裝置時,可安裝2個120mm/140mm風扇,也可以安裝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組合套件
▼3.5吋裝置安裝支架,使用皿頭螺絲經紅色框固定孔安裝在3.5吋裝置上,固定架上標示HDD CONNECTOR處需靠近3.5吋裝置連接器位置,支架會增加約5mm的高度
▼使用3.5吋裝置安裝支架時,這時底部可以安裝2個120mm或1個140mm風扇,但是不能安裝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組合套件
▼不使用3.5吋裝置安裝支架時,需要在3.5吋裝置安裝底部墊圈及墊圈專用3.5吋螺絲(上圖),墊圈會增加約5mm的高度,這時底部可以安裝1個120mm/140mm風扇,也可以安裝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組合套件
▼使用雙2.5吋裝置安裝支架固定的2個2.5吋裝置
▼若要將1個或2個2.5吋裝置安裝在底部時,需要安裝底部墊圈及墊圈專用2.5吋螺絲,墊圈會增加約5mm的高度
▼2.5吋裝置安裝在底部時,這時底部可以安裝2個120mm或1個140mm或1個140mm加1個120mm風扇,也可以安裝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組合套件
▼ATX/SFX/SFX-L電源直裝模式下,右側前方整線空間頂部可安裝使用雙2.5吋裝置安裝支架固定的2個2.5吋裝置,紅框為鎖點位置
▼內部安裝ITX主機板示意圖
▼內部P1位置直裝14公分長ATX電源供應器、後方安裝1個120mm風扇、底部安裝2個120mm反向風扇示意圖
▼頂部風扇/水冷排抽取式支架安裝24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將抽取式支架推回機殼前要先把主機板上方線路全部接好,並且注意線路不要干涉到抽取式支架或是被支架鎖點壓住
▼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組合套件包含印上JONSPLUS Z20字樣的橘色立架、具備手轉螺絲的顯示卡黑色托架、2片含背膠墊片
▼可調整式顯示卡支撐架安裝完成示意圖,橘色立架可在機殼底部長條狀固定孔調整位置,顯示卡黑色托架可在橘色立架長條狀固定孔調整高度,若顯示卡厚度較厚,可將黑色托架轉180度安裝,讓托架最低高度降低,黑色托架接觸顯示卡位置貼上墊片可避免損傷顯示卡
▼P2位置直裝14公分長ATX電源供應器並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337×140×62mm)顯示卡的左側配置圖
▼直裝ATX電源的右側配置圖
▼後方外磁吸式過濾網安裝圖
▼側裝SFX電源並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337×140×62mm)顯示卡,頂部水冷排風扇改由頂部進氣的左側配置圖
▼側裝SFX電源的右側配置圖
▼燈光點亮左側圖(未蓋左側強化玻璃板)
▼燈光點亮左斜前方圖(未蓋左側強化玻璃板)
▼燈光點亮左斜前方圖(蓋上左側強化玻璃板)
接下來進行CPU+GPU高負載前/後溫度比較
處理器:Intel Core i7-12700K
主機板: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
記憶體:CORSAIR VENGEANCE DDR5-5600 CL36 32GB(2×16G)
作業系統碟:SAMSUNG 980 PRO 1TB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4070Ti GAMING X TRIO WHITE
散熱器:ID-COOLING SL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及THERMALRIGHT LGA17XX-BCF改裝扣具,水冷排風扇由頂部進氣
電源供應器:Cooler Master V 1100 SFX ATX 3.0 1100W,採側裝固定,風扇朝前
風扇:JONSBO FR-505全幅式無限鏡風扇×3,2個反轉版本裝在底部,1個標準版本裝在後方
主機板UEFI設定均維持預設值,使用Intel XTU(Extreme Tuning Utility)軟體將CPU功耗限制在180W

▼CPU+GPU高負載前Core Temp、GPU-Z感測器、AIDA64感測器頁面
▼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Core Temp、GPU-Z感測器、AIDA64感測器頁面
▼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紅外線熱影像圖
不錯的點:
○體積20.3公升緊湊設計,正面及頂部採一體式彎折2mm厚度鋼板外框,配置可拆式提把
○支援Micro-ATX/Mini-ITX主機板及ATX電源,顯示卡最大長度363mm(電源及顯示卡可安裝長度依硬體配置決定)
○頂部/底部/後方提供最多5個120mm風扇安裝空間,可裝高度164mm(Intel)/163mm(AMD)塔式散熱器或是在頂部安裝24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散熱排厚度30mm)
○底部及後方通風口具備外磁吸式過濾網
○前置USB埠提供1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
可改進的點:
○左側強化玻璃板邊緣未受保護,加上角落打孔,拆裝及取放時應避免施力不當及碰撞,需使用有墊片的手轉螺絲(右側板的同款手轉螺絲無墊片)
○前方及頂部通風口的內磁吸式過濾網拆卸時,要先卸下電源及頂部固定架
○未配置硬碟指示燈及重置按鈕
○未預裝任何風扇
○電源安裝方式、底部風扇數量、是否使用顯示卡支撐架會影響3.5吋/2.5吋裝置可安裝數量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