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ONIC GX980TPLUS機殼開箱

特色:
●雙艙設計,左艙可裝ATX主機板及410mm顯示卡,右艙可裝電源供應器/儲存裝置並提供充足整線空間
●正面及左艙的強化玻璃交界處採無支架設計,無斷層視野讓內部組件一覽無遺
●底部/右側前方/頂部/後方提供最多10個風扇安裝空間,右側前方預裝3個120mm ARGB反向風扇,後方預裝1個120mm ARGB風扇
●頂部可裝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右側前方可裝28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
●頂部及底部配置磁吸式過濾網
●前置USB埠提供2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USB3.2 Type-C隨附防塵塞
●4個ARGB風扇採用1個主控風扇搭配3個從控風扇,可使用獨立燈光按鈕切換內建預設燈效,也能與支援ARGB主機板連動控制
●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可裝1個3.5吋裝置及2個2.5吋裝置

規格:
本體尺寸:425×285×400mm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ATX、Micro ATX、ITX
前置I/O埠:2個USB3.2 Type-A、1個USB3.2 Type-C、耳機3.5mm插孔、麥克風3.5mm插孔
3.5吋裝置安裝空間:1個
2.5吋裝置安裝空間:2個
標準擴充槽:7個
右側前方風扇安裝空間:3個120mm或2個140mm(預裝3個120mm ARGB從控反向風扇)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3個120mm或2個140mm
底部風扇安裝空間:3個120mm
後方風扇安裝空間:1個120mm(預裝1個120mm ARGB主控風扇)
過濾網:頂部磁吸式過濾網、底部磁吸式過濾網
可安裝CPU散熱器高度:最大160mm
可安裝顯示卡長度:最大410mm
右側前方可安裝水冷排尺寸:最大280mm
頂部可安裝水冷排尺寸:最大360mm

▼此面外箱有商標、強化玻璃小心輕放注意標誌、USB TYPE-C圖示、外觀圖、產品名稱、顏色標示
▼此面外箱有商標、強化玻璃小心輕放注意標誌、USB TYPE-C圖示、外觀單線圖、產品名稱、特色圖示
▼此面外箱有產品名稱及產品規格
▼此面外箱有產品名稱、顏色標示、商標、代理商資訊、QR碼、運輸標誌
▼機殼正面左艙配置強化玻璃面板,右艙下方有商標
▼機殼後方,左艙上方通風口可裝1個120mm風扇,左艙下方7個標準擴充槽頂端蓋板使用手轉螺絲固定,右艙上方有通風口,右艙下方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僅提供單一方向安裝螺絲孔
▼左艙頂部通風口配置磁吸式過濾網,長條形固定孔可裝3個120mm或2個140mm風扇,水冷排可裝360mm
▼右艙頂部由前(圖左)至後(圖右)分別是電源按鈕、電源/硬碟指示燈、重置按鈕、USB3.2 Type-A、耳機3.5mm插座、麥克風3.5mm插座、USB3.2 Type-A、USB3.2 Type-C、燈光按鈕,USB3.2 Type-C隨附防塵塞
▼機殼底部腳座有防滑墊,通風口配置磁吸式過濾網,左艙底部預留1個3.5吋裝置(紅色孔)/1個2.5吋裝置(紫色孔)的安裝位置
▼右艙側板有2個大面積長方形通風網孔,鬆開後方手轉螺絲後,從凸出把手施力往後移動即可取下
▼右艙內部圖,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使用4個皿頭螺絲固定(紅色框),拆卸螺絲後可取下
▼拆卸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並將線組撥開後,可清楚看到右艙配置
▼右側前方風扇架與主機板底板之間距離56mm,右側前方風扇架與右側板之間距離40mm,主機板底板與右側板之間距離96mm
▼右側前方風扇架與主機板底板之間有穿線開口及整線固定支架
▼機殼連接線組,1為電源按鈕接頭,2為重置按鈕接頭,3為電源指示燈接頭,4為硬碟指示燈接頭,5為燈光按鈕接頭,6為耳機麥克風插座接頭,7為USB3.2 Type-A主機板接頭,8為USB3.2 Type-C主機板接頭
▼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可安裝2個2.5吋裝置(紫色孔)及1個3.5吋裝置(兩側紅色孔)
▼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安裝2個2.5吋裝置及1個3.5吋裝置示意圖
▼右艙安裝長度140mm的電源供應器時,電源供應器與右側前方風扇架邊緣距離108mm,電源供應器與右艙底部距離22mm,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與電源供應器距離25mm,右艙可拆卸式固定架與右艙頂部距離76mm
▼左艙配置強化玻璃側板,4個角落使用手轉螺絲固定
▼左艙強化玻璃側板打孔處手轉螺絲底部有墊片,螺絲鎖點外有套管
▼左艙配置圖,右側前方風扇架預裝3個120mm ARGB從控反向風扇
▼右側前方風扇架寬度168mm,長條形固定孔可裝3個120mm風扇,水冷排可裝280mm
▼主機板安裝底板上方鏤空,方便拆裝CPU散熱器背板,5個穿線開口有護套,下方2個穿線開口沒有護套
▼左艙底部通風口長條形固定孔可裝3個120mm風扇
▼左艙後方預裝1個120mm ARGB主控風扇,7個標準擴充槽均使用一次性擋板,拆卸後無法裝回
▼120mm ARGB主控風扇,乳白色9葉片扇葉軸心內有發光LED,扇葉外框貼紙有商標及SPEED FAN標示,風扇接出線路具備電源輸入SATA接頭(1)、連接從控風扇接頭(2)、燈光按鈕接頭(3)、3pin ARGB控制線路母頭(4)
▼120mm ARGB從控反向風扇,乳白色9葉片反向扇葉軸心內有發光LED,扇葉外框貼紙有商標及SPEED FAN標示,風扇接出線路具備串接分接頭(1)及連接主控風扇接頭(2)
▼隨附配件有塑膠束帶(A)、主機板/2.5吋裝置螺絲(B)、3.5吋裝置螺絲(C)、主機板銅柱(D)、電源/顯示卡螺絲(E)、蜂鳴器(F)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右艙安裝完成配置圖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左艙安裝完成配置圖,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337×140×62mm)顯示卡前端與機殼正面強化玻璃距離83mm
▼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337×140×62mm)顯示卡頂端與機殼左側距離24mm,顯示卡底部與機殼右側前方風扇架距離81mm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左艙燈光效果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正面燈光效果
▼右側前方風扇燈光會從右艙側板通風網孔穿透出來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燈光效果
▼風扇裝在底部的右艙安裝完成配置圖
▼風扇裝在底部的左艙安裝完成配置圖
▼風扇裝在底部的左艙燈光效果
▼風扇裝在底部的正面燈光效果
▼風扇裝在底部的燈光效果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燈光效果示範影片:

接下來進行風扇裝在右側前方及風扇裝在底部的CPU+GPU高負載前/後溫度比較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K(QS)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690-A GAMING WIFI D4
記憶體:tigo X3 DDR4-3600 8GB×2
作業系統碟:Seagate Beskar Ingot Drive Special Edition FireCuda PCIe Gen4 NVMe 1TB SSD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
散熱器:COUGAR POSEIDON ELITE ARGB 360 WHITE一體式水冷及THERMALRIGHT LGA17XX-BCF改裝扣具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ATX 3.0 GX-750 750W

主機板UEFI設定均維持預設值,使用Intel XTU(Extreme Tuning Utility)軟體將CPU功耗限制在180W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CPU+GPU高負載前Core Temp、GPU-Z感測器、AIDA64感測器頁面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Core Temp、GPU-Z感測器、AIDA64感測器頁面
▼風扇裝在右側前方的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紅外線熱影像圖
▼風扇裝在底部的CPU+GPU高負載前Core Temp、GPU-Z感測器、AIDA64感測器頁面
▼風扇裝在底部的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Core Temp、GPU-Z感測器、AIDA64感測器頁面
▼風扇裝在底部的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紅外線熱影像圖

不錯的點:
○雙艙設計,正面與左艙強化玻璃之間採無支架設計讓視野無斷層。左艙支援ATX主機板及410mm顯示卡
○底部/右側前方/頂部/後方提供最多10個風扇安裝空間,預裝3個120mm ARGB反向風扇及1個120mm ARGB風扇,頂部可裝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右側前方可裝280mm一體式水冷散熱排
○頂部及底部配置磁吸式過濾網
○前置USB埠提供2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USB3.2 Type-C隨附防塵塞
○4個ARGB風扇可使用獨立燈光按鈕切換內建預設燈效,也能與支援ARGB主機板連動控制
可改進的點:
○左艙強化玻璃邊緣未受保護,加上角落打孔,拆裝及取放時應避免施力不當及碰撞
○右艙側板通風網孔僅可阻擋較大灰塵及異物
○擴充槽均使用一次性擋板,拆卸後無法裝回
○僅提供1個3.5吋裝置及2個2.5吋裝置安裝位置,風扇裝滿情況下底部預留3.5吋/2.5吋安裝位置無法使用
○隨附ARGB風扇要主控及從控一起搭配,透過專用連接器串接,無法單獨使用也無法連接其他標準接頭風扇,沒有輸出轉速信號,亦無法控制風扇轉速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