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爪玩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

這張卡是上市前先跟熟識的店家訂貨,等待兩個多月終於拿到,是目前在下購買過單價最高的電腦產品

特點:
●散熱模組外罩的設計靈感來自鑽石切線,採三角形切面構成簡約幾何形狀,搭配髮絲紋質感及精細拋光鏡面倒角邊緣的尖端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展現精緻工藝及優雅層次感
●MSI HYPER FROZR強化散熱設計,提升顯示卡的散熱能力
●STORMFORCE風扇具備7個以環形扇葉框連接的爪狀紋理葉片,可提升氣流壓力,圓弧設計有效引導氣流,提供最佳散熱效果和最小噪音,耐用的雙滾珠軸承即使在高強度使用下也能保證長久平穩運行,ZERO FROZR智慧停轉技術,平常可維持安靜無聲運作,需要散熱時會自動啟動風扇運轉
●先進均溫板可迅速吸收GPU及VRAM熱量並有效傳導至方形熱導管,高品質黏土基底散熱墊可讓記憶體及供電區元件的熱量傳導至散熱模組
●經過精心設計的高密度散熱鰭片完全包覆方形熱導管並填滿整個散熱模組,Wave Curved 4.0波浪狀邊緣設計及Air Antegrade Fin 2.0高低交錯V形切口可最佳化氣流流動效率,改善氣流動態同時減少渦流降低噪音
●鋁合金中央框架可提高顯示卡結構穩定性及耐用性,強化金屬背板的通風格柵可減少熱氣滯留,進一步提升散熱效能
●採用DRMOS功率級搭配HCI(High-Efficiency Carbonyl Inductors)高效能電感,提供高效率、低功耗且充足的電能輸出及更好的電壓控制,並降低電感噪音,2oz銅層電路板改善散熱同時提高導電性及穩定性,電源輸入端配置保險絲,避免在發生異常時擴大損壞範圍及風險
●雙BIOS切換開關可在高性能GAMING Mode和低噪音SILENT Mode之間快速選擇
●隨附的顯示卡支撐架可調整高度,底座可磁吸
●MSI Center軟體可切換遊戲模式及使用情境,Mystic Light可調整頂部SUPRIM字樣、頂部前方角落SUPRIM標誌、後/中風扇開口右邊的ARGB燈光效果
●最受認可且使用最廣的MSI Afterburner可輕鬆調整超頻設定以實現最佳效能,OC Scanner自動為顯卡找到最高且穩定的超頻設定,並提供即時系統資訊及硬體監控、個人化風扇設定、Predator即時螢幕影片錄製
●與BlueStacks合作開發的MSI APP Player在移動裝置和PC之間提供無縫接軌的遊戲體驗
●免費兌換Adobe熱門APP一個月會員體驗,透過Adobe強大的軟體及各式生成AI功能釋放創造力及生產力
●NVIDIA Blackwell架構解鎖全光線追蹤技術所帶來的顛覆性逼真效果,配備第4代RT核心和突破性的第5代Tensor核心加速的神經渲染技術,以最先進的平台革新遊戲和創作方式,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體驗電影級畫質
●NVIDIA DLSS 4革命性神經渲染技術,帶來了新的多畫格生成和增強的光線重建及超解析度,由GEFORCE RTX 50系列GPU第5代Tensor核心支援,利用AI提升FPS、降低延遲並改善圖像品質
●NVIDIA Reflex 2技術最佳化圖形處理管線,提供了極致的反應速度,使目標獲取更快、反應時間更短,並在競技遊戲中提高瞄準精度。Reflex 2使用了畫格影像形變技術,根據遊戲的即時操作輸入進一步減少延遲
●RTX AI PCs,NVIDIA引領驅動全球AI世界。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GPU升級到進階AI,加速遊戲、創作、生產力和開發。透過專門的內建AI處理器可以在Windows PC上獲得世界領先的AI技術
●NVIDIA Studio將創作專案提升至全新境界。GEFORCE RTX 50系列GPU在3D Render、影片編輯和圖形設計方面解鎖了變革性的效能。體驗進階創作應用程式中的RTX加速、經過精心設計並持續更新的世界級NVIDIA Studio驅動程式,提供最大的穩定性,以及一套專屬工具,充分利用RTX的強大效能,支援AI輔助的創作工作流程
●NVIDIA Broadcast應用程式透過AI增強雜音/空間迴音消除和虛擬背景等強大效果,按一下按鈕即可消除干擾的背景噪音、自定義背景等,讓任何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居家工作室,將直播、語音聊天和視訊會議通話提升至全新境界
●RTX影片升級你的影片觀看體驗。RTX超高解析度和HDR使用AI來轉換Chrome、Edge或Firefox中的影片,自動銳化細節並消除壓縮失真。享受高達4K的驚人清晰度
●RTX Remix重製經典。RTX Remix允許模組改裝者輕鬆捕捉遊戲素材,使用AI工具增強材質,並創建具有光線追蹤和DLSS的驚人RTX重製版
●GEFORCE RTX 50系列GPU第9代NVIDIA編碼器(NVENC)的強大功能,在DaVinci Resolve、Adobe Premiere Pro等軟體中實現極速影片轉換和AI驅動的效果
●全新NVIDIA App、GEFORCE Game Ready和Studio驅動程式與開發人員密切合作進行精細調整,並在數千種硬體配置上進行廣泛測試,以確保最大性能和可靠性,為喜愛的遊戲提供最佳體驗。NVIDIA G-SYNC提供增強的運動清晰度、流暢無撕裂的沉浸體驗、超高幀率等更多功能,以最高效能的圖形提供最流暢、最沉浸的虛擬現實體驗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規格表:
▼外盒正面有亮面反光龍標誌、亮面反光SOC EDITION字樣、亮面反光SUPRIM標誌及名稱、抽獎活動貼紙、DLSS 4 / RAY TRACING / REFLEX / STUDIO字樣、GEFORCE RTX 5090字樣、NVIDIA商標
▼彩盒背面有NVIDIA商標、GEFORCE RTX 5090字樣、亮面反光SUPRIM標誌及名稱、HYPER FROZR圖示及特色說明、外觀圖、MSI CENTER及AFTERBURNER介紹、GEFORCE.COM網址、RTX 50系列核心功能、關鍵特色、安裝指南QR碼連結、加入MSI會員獎勵計畫QR碼連結、更多資訊QR碼連結、規格
▼外盒上側面有GEFORCE RTX 5090字樣、多國語言"採用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核心"、認證標誌、加州65號法案警告、商標、廠商資訊、PCI EXPRESS標誌、HDMI標誌、宣告事項、回收資訊。外盒下側面有亮面反光SUPRIM標誌及名稱
▼外盒左/右側面有亮面反光商標、條碼貼紙、亮面反光SUPRIM標誌及名稱、亮面反光記憶體容量/種類、GEFORCE RTX 5090字樣
▼打開外盒,上蓋內有亮面反光SUPRIM標誌及名稱
▼包裝內容有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顯示卡、MSI 12V-2×6接頭轉4個PCIe 8P插座轉接線、顯示卡支撐架、快速安裝指南
▼MSI 12V-2×6接頭轉4個PCIe 8P插座轉接線的包裝袋上有連接說明,提醒線材彎折需預留距離、接頭需完全插入至看不見黃色部分、使用4條獨立PCIe電源線連接至轉接線
▼隨附的MSI 12V-2×6接頭轉4個PCIe 8P插座轉接線,編織網與接頭交界處使用黑色纖維膠帶包覆
▼12V-2×6接頭上有MSI商標,插入插座的部分改為黃色,方便使用者判斷是否完全插入插座
▼12V-2×6接頭內部金屬連接器的樣式如下圖所示
▼隨附的顯示卡支撐架,側面有MSI商標。調整高度時,轉鬆上半部後便可將支撐桿拉出,高度採分段式調整,調整至所需高度後重新轉緊上半部即可固定支撐桿
▼顯示卡支撐架底部黑色墊(左)內部有磁吸用磁鐵,頂部有避免損傷顯示卡的黑色墊(右)
▼顯示卡支撐架的高度可在60.4至98.3mm之間調整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顯示卡正面散熱模組外罩以三角形切面構成幾何形狀,銀色金屬區域表面呈現髮絲紋質感,配置3個吸風扇。顯示卡背面的強化金屬背板融合髮絲紋/磨砂/霧面三種不同表面處理並以精確的切割線對齊,前方通風格柵有SUPRIM標誌,靠近下方有GEFORCE RTX黑色字樣
▼散熱模組外罩的八邊形風扇開口有拋光倒角邊緣,後方與中間風扇開口右側的2個邊有乳白色透光區,燈效燈光由此透出。風扇扇葉有環形扇葉框及軸心裝飾牌,每個扇葉邊緣處有2條圓弧線
▼中間與前方風扇之間的散熱模組外罩深色三角形區域有銀色SUPRIM字樣。中間風扇與前後風扇的軸心裝飾蓋造型不同
▼顯示卡頂部及底部的大面積通風開口可直接看到內部密集的散熱鰭片,鋁合金中央框架頂部左側有MSI商標,右側有GEFORCE RTX白色字樣,頂部SUPRIM字樣透光鏡面面板具備燈效
▼頂部前方角落的SUPRIM標誌透光鏡面面板具備燈效
▼12V-2×6連接器位置PCB背面與背板之間加上導熱墊片
▼SILENT/GAMING雙BIOS切換開關可在需求低噪音的靜音模式及效能全開的遊戲模式之間切換選擇(在電源關閉下切換)
▼散熱模組的均溫板除接觸GPU外,還用導熱墊片接觸GDDR7記憶體及GPU上方/下方的DRMOS功率元件和電感,GPU左側/右側的DRMOS功率元件和電感則是透過導熱墊片直接接觸散熱模組延伸出的金屬板
▼移除有商標的保護蓋後,可看到顯示卡金手指,金手指左上的F1為PCIe插槽12V供電輸入的保險絲
▼顯示卡前方有3個輔助固定鎖點
▼顯示卡後方使用2槽擴充槽擋板,透過擋板上的通風口可看到內部熱導管及散熱鰭片,框架上有SUPRIM字樣。4個輸出埠(3個DisplayPort及1個HDMI)均裝上有商標的黑色保護蓋
▼顯示卡重量2890克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啟動後,後/中風扇開口右邊會點亮ARGB燈光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啟動後,頂部SUPRIM字樣及前方角落SUPRIM標誌會點亮ARGB燈光
▼在MSI Center內Cooling Wizard的顯示卡風扇工具可開啟/關閉Zero Frozr零噪風扇散熱技術(開啟:靜音模式;關閉:風扇效能強化模式)、散熱加速(按下開始後風扇會以100%全速運轉30秒,使用後經過5分鐘可再次使用)
▼在MSI Center內Mystic Light燈效可設定顯示卡燈光
接下來進行Intel Core Ultra 7 265K平台及Intel Core i9-13900K平台測試、耗電量、溫度、紅外線熱影像
▼切換至SILENT Mode的GPU-Z資訊,ROPs為正常的176,BIOS版號尾碼A9,Boost頻率2512MHz
▼切換至GAMING Mode的GPU-Z資訊,BIOS版號尾碼變成A0,Boost頻率增加至2565MHz
▼切換至SILENT Mode下GPU-Z的General、NVIDIA BIOS、PCIe Resizable BAR資訊,預設PL功率575W,可往上增加至600W及往下降低至400W
▼切換至GAMING Mode下GPU-Z的General、NVIDIA BIOS、PCIe Resizable BAR資訊,預設PL功率提高至600W
▼GPU-Z的Sensors頁面,未提供Hot Spot溫度數據
●Intel Core Ultra 7 265K測試平台配置如下:
主機板:MSI MEG Z890 UNIFY-X,主機板UEFI設定均維持預設值
散熱器:2024 NZXT KRAKEN ELITE 360 V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記憶體:KLEVV BOLT V DDR5-6400 CL32 32GB(2×16GB)
作業系統碟:WD SN850 1TB
資料碟:Crucial T700 PCIe Gen5 NVMe 2TB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13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24H2,關閉VBS,電源計劃設定高效能,顯示卡驅動572.83
●Intel Core i9-13900K測試平台配置如下: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790 HERO,主機板UEFI設定均維持預設值
散熱器:ASUS ProArt LC 42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DDR5-6000 CL36 32GB(2×16GB)
作業系統碟:SOLIDIGM P44 PRO 2TB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13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24H2,關閉VBS,電源計劃設定高效能,顯示卡驅動572.83
▼搭配Intel Core Ultra 7 265K測試平台的3DMARK、VRMARK各項測試結果(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Ultra 7 265K測試平台的3DMARK DirectStorage功能測試結果(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i9-13900K測試平台的3DMARK、VRMARK各項測試結果,雖然也支援PCIe 5.0×16,但頻寬測試只有42.29GB/s,比起Intel Core Ultra 7 265K平台的52.37GB/s要低(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i9-13900K測試平台的3DMARK DirectStorage功能測試結果(SILENT Mode)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顯示卡跑3DMark Speed Way測試運作聲音(SILENT Mode)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顯示卡跑3DMark Wild Life Extreme測試運作聲音(SILENT Mode)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顯示卡跑3DMark Night Raid測試運作聲音(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Ultra 7 265K測試平台的黑神話悟空、邊境、魔物獵人荒野、FINAL FANTASY XIV:DAWNTRAIL/SHADOWBRINGERS/ENDWALKER性能測試結果(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i9-13900K測試平台的黑神話悟空、邊境、魔物獵人荒野、FINAL FANTASY XIV:DAWNTRAIL/SHADOWBRINGERS/ENDWALKER性能測試結果(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Ultra 7 265K測試平台的Geekbench AI、Blender、Geekbench 6 GPU OpenCL/Vulkan、V-RAY 6 GPU RTX/CUDA測試結果(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i9-13900K測試平台的Geekbench AI、Blender、Geekbench 6 GPU OpenCL/Vulkan、V-RAY 6 GPU RTX/CUDA測試結果(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Ultra 7 265K測試平台的PCMARK 10 EXTENDED測試總分14292(SILENT Mode)
▼搭配Intel Core i9-13900K測試平台的PCMARK 10 EXTENDED測試總分13474(SILENT Mode)
下面進行耗電量、溫度、紅外線熱影像測試
▼風扇不運轉待機下顯示卡正面(左上)、頂部(右上)、背面(左下)、後方(右下)的紅外線熱影像圖(SILENT Mode)
▼待機下HWiNFO感測器頁面的顯示卡資訊及電源供應器資訊,顯示卡GPU功率最大35.1W,GPU線路功率最大69W,電源供應器12V5(顯示卡電源線插座迴路)電流最大2.75A(SILENT Mode)
▼運作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連續跑20次Speed Way測試,FPS穩定度97.5%(SILENT Mode)
▼運作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後HWiNFO感測器頁面的顯示卡資訊及電源供應器資訊,顯示卡GPU功率最大579.1W,GPU線路功率最大740.3W,電源供應器12V5(顯示卡電源線插座迴路)電流最大51A(SILENT Mode)
▼運作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下顯示卡正面(左上)、頂部(右上)、背面(左下)、後方(右下)的紅外線熱影像圖(SILENT Mode)
▼運作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下顯示卡12V-2×6接頭(上)及電源供應器顯示卡電源線接頭(下)的紅外線熱影像圖(SILENT Mode)
▼顯示卡運作FURMARK並用測溫線量測顯示卡12V-2×6接頭溫度及背面出風口溫度
▼FURMARK運作30分鐘後的GPU-Z感測器頁面(左)、HWiNFO感測器頁面的顯示卡資訊及電源供應器資訊(右),顯示卡GPU功率最大586.3W,GPU線路功率最大712W,電源供應器12V5(顯示卡電源線插座迴路)電流最大53.5A (SILENT Mode)
▼FURMARK運作前(上)及運作30分鐘後(下)的顯示卡12V-2×6接頭(T1)及背面出風口(T2)溫度(SILENT Mode)
▼FURMARK運作中12V-2×6接頭的總輸入電流及6條12V(Pin1至Pin6)的輸入電流,總輸入電流49.5A,Pin1至Pin6的輸入電流最大8.8A,最小7.3A(SILENT Mode)
▼FURMARK運作30分鐘後顯示卡正面(左上)、頂部(右上)、背面(左下)、後方(右下)的紅外線熱影像圖(SILENT Mode)
▼FURMARK運作30分鐘後顯示卡12V-2×6接頭(上)及電源供應器顯示卡電源線接頭(下)的紅外線熱影像圖(SILENT Mode)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